2019年,智能家居賽道依舊火熱。
根據國際調研機構IDC發布的最新數據,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為1.686億臺,同比增長37%,預計今年全年出貨量將達到8.407億臺,而2023年將增至14.6億臺,在未來幾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將以15%的年復合年增長率(CAGR)保持增長。
國內資本市場和傳統家居企業在智能家居領域的緊密布局也契合地反應了這一國際趨勢。
外部資本助推智能家居企業向前發展
智能家居技術門檻較高,外部企業想要進入,投資相對是一條成本小、風險小、見效快的“捷徑”。據樂居財經整理公開資料發現,2019年上半年,至少有12家智能家居企業獲得新一輪融資。
此外,獲投企業主營業務主要集中在電視、音響、空氣凈化器、穿戴設備、照明、路由器等電器類單品,專注全屋智能方案的企業相對較少,僅有涂鴉智能、歐瑞博、積加科技三家。
從企業已公布的融資金額來看,大多在千萬元級別以上,其中歐瑞博、創米科技均為億元左右,優點科技獲得阿里巴巴7億元B輪投資,創下2019年上半年智能家居領域最高金額融資紀錄。
從投資方來看,除了占大比例的傳統投資機構,也出現了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家居流通業巨頭紅星美凱龍、傳統家電品牌美的集團、房地產商綠地控股等不同行業的資本巨鱷。
其中,阿里巴巴在所有投資方中表現最為活躍,除了獨家投資優點科技之外,還與康佳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入股康佳集團旗下易平方和KKTV。家居賣場龍頭企業紅星美凱龍在智能家居領域布局已久,除了今年上半年新增的歐瑞博和造夢者,早前曾投資過麒盛科技、德施曼、云丁科技、紫光物聯、智諦科技等智能家居企業。
獲投企業主要集中在科技型企業
智能家居領域獲得資本重重加碼,但從獲投企業的主營業務來看,大部分為科技和硬件類型企業,未見由傳統家居轉型的智能家居企業。嚴格意義上看,科技企業著重底層技術研發和硬件制造,不算“家居”企業,更不能算“智能家居”企業。
有行業人士分析,“智能家居”概念過于寬泛,是人工智能技術在家居行業的延伸,人工智能偏重技術和硬件系統,家居行業偏重制造和服務,二者的融合度本來就低。嚴格定義的話,與其稱為“智能家居”,不如以產品區分,稱“智能門鎖、智能音響、智能電視”行業更為準確。
對于消費者而言,購買沙發、床墊、桌椅等大件產品的目的和需求,還是偏重在功能性、實用性、美觀性,對于“智能”的需求并不明確,有時甚至顯得累贅和多余。并且,相比于音響、電視等小件電器產品,家居產品個性化需求明顯、標準化程度弱,由此也是資本偏向技術和硬件企業的原因。
也有行業人士認為,在消費升級大趨勢下,用戶對智能家居的需求正在逐漸加強,但是目前行業發展還停留在單品智能的階段,和消費者心中期待的萬物互聯、全屋智能的場景還存在差距。融資增加是因為資本市場看中了這個行業未來的潛力,不是現在或者馬上就能有所收獲,從技術研發傳導至生產應用,從單品向全屋跨越,中間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商業模式的創新和進化需要資本助力,同時,資本也具備天然的逐利性和風險性,在行業格局不夠明朗的環境趨勢下,有時不排除盲目逐利,大把拋金擲銀之后,收獲的或許是加倍的回報,也可能是一地雞毛。從風險角度考慮,這也是導致智能單品發展火熱,全屋智能走得保守緩慢的原因之一。
傳統上市家居企業從生產端進入
相比于單純進行外部資本的引入,傳統家居建材企業更偏向自主投建智能工廠、建設智能生產線、研發智能家居產品,從生產端切入進行智能家居業務布局。僅在2019年上半年,就有頂固集創、皮阿諾、德爾未來、顧家家居、老板電器五家企業有所行動。
早在2017年,尚品宅配早在就開始籌備建設工業4.0智能定制家居華東生產基地項目;索菲亞投資計劃在成都10億元建設高端智能定制家居生產基地,開啟工業4.0智能制造生產線建設;惠達衛浴開始成立控股子公司唐山惠米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生產和銷售智能家居產品。
家居企業建廠、收購或成立子公司看似是重資產模式,但相比于簡單的戰略合作或是資本引入,企業在戰略布局上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和話語權。傳統家居企業進軍智能家居,更多是著眼于未來,尤其是定制家居類企業,擁有全屋產品、制造經驗和資本的雙重優勢,或許將從生產端出發,推動智能家居向前邁進一大步。
利用智能技術進行產能提速和生態布局,而非直接對單品進行智能化改造,隨著智能技術越來越成熟與豐富,未來會有更多的傳統家居建材企業涌入這條賽道。在資本端和生產端的雙重賦能之下,智能家居行業將迎來全新的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