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裝修工人平臺,以極低的門檻,除身份證外幾乎不需要審核施工資質的快速流程,吸引了大批工人的入駐。這當中究竟有多少渾水摸魚的,我們不得而知。
“滴滴式”家裝服務,看似省事兒并不省心
在某平臺發布的招工信息中,不僅有公司的短期工程項目,也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普通的消費者。三五天的工期,地點就在消費者家中。一旦遇到平臺上的不法分子搶單成功,引狼入室,后果不堪設想。
在某平臺發布的招工信息中,不僅有公司的短期工程項目,也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普通的消費者。三五天的工期,地點就在消費者家中。一旦遇到平臺上的不法分子搶單成功,引狼入室,后果不堪設想。
很多App都能提供包括裝修、維修、安裝、保潔等在內的各種上門服務,幾千名工人同時在線,比預約專業品牌服務和家裝公司更加及時、方便。
互聯網的便利,讓消費者坐在家里捧著手機就能做很多事:餓了點個外賣,懶得出門就網上逛超市,就連給寵物洗澡都可以服務到家了。各行各業都效仿著滴滴打車的形式,借助互聯網+移動端,提供“這邊下單,那邊派活兒”的及時上門服務。家居行業當然也不例外,小到保潔、家政、安裝、維修,大到整個房子的裝修,只要有需求,手機都能預約,半個小時就有人按響你家門鈴。
方便是有了,隱患也來了。不久前,滴滴順風車的不安全事件發生后,不少消費者對于上門服務開始有了隱隱的擔心:出門坐車都這么危險,把不認識的人喊到家里來修修這兒、弄弄那兒,萬一真遇到不靠譜兒的,簡直就是引狼入室……
這些擔心并不是空穴來風。市場上提供上門服務的越來越多,他們都是些什么人?有資質嗎?他們干活兒的標準跟實體公司派來的一樣不一樣?把家里的老人、孩子,甚至是整個家的大工程都交給他們,到底能不能放心?帶著這些疑問,《北京青年報·廣廈時代》走訪了市場,得到了一些答案。
“共享工人”服務專業性參差不齊
目前市面上比較火的服務平臺有很多,58到家、到位、師傅到家等等,提供家電維修和清洗、上門安裝維修各種家具、刷漆、貼墻紙、水電改造、裝吊頂、鋪地板、下水管道疏通,以及各種保潔和搬家服務。
種類之多,仿若一個時時在線的大管家,無所不能,隨叫隨到。而消費者的真實體驗如何,我們也采訪到了幾個有過“被服務”經歷的用戶。
案例一:“師傅是上帝”
張小姐在某平臺叫過三次單,分別是熱水器維修、燃氣灶維修和淋浴間維修。
“燃氣灶過了品牌的質保期,就想找來平臺的維修師傅搞一搞,因為可以很快上門,想著他們修的東西也多,肯定也專業。誰知道不僅用了以次充好的零件來欺騙我,來來回回修了三次。我要投訴,師傅還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關鍵是,最終也沒修好,我們實在耗不起時間,也平白無故多花不少錢?!?
由于不了解平臺派來的維修師傅到底是什么身份,是平臺簽了合同的,還是流動性較大的社會人員,張小姐一家不敢跟上門的師傅起爭執,向客服投訴也并沒有得到對方及時有效的解決,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案例二:“貪便宜的教訓”
為了孩子上學,馮先生用郊區的一套大房子換了個市中心的小房子,拆了從前的地板、櫥柜、衣柜等建材家具,想挪到新家去?!捌放埔矝]有相關的免費重裝服務,為了圖個方便、省些時間,我們就用手機叫了師傅上門來安裝。基礎的家具還可以,涉及復雜的,簡直太不專業了?!?
本以為省了錢,結果引來了不少糟心事兒。地板龍骨沒打好,踩上去咯吱響,櫥柜拆裝這種技術活兒更是干得亂了套,就連孩子房間的墻面重新粉刷,也弄得現場狼藉一片?!巴对V了,人家說施工質量就是不如品牌專業的,每家家具都不一樣,一人一個裝法兒,這個不可控?!?
沒有資質審核,手機身份證注冊后即可成為“專業工人”
施工、服務不專業的背后,到底責任在誰?是平臺對于工人資質審核的不嚴格,還是工人的服務意識不到位?《廣廈時代》在手機的軟件商店里,隨便輸入了“工人”二字,下載了排名比較靠前的一個名為“億裝”的App,該平臺自稱是整合產業工人,解決行業痛點,為雇主提供方便快捷服務。
在輸入手機號、驗證碼,進行簡單的注冊后,便成為該平臺的一名工人。而后便可以根據個人技能選擇相符合的訂單了。在搶單后,只需支付押金,作為個人技能及誠信失約的一種保障。官方表示,該押金會在訂單結束后全額退還。注冊過程之順利,讓人難以想象。
《廣廈時代》再三詢問客服,是否真的不需要審核本人的各種資質,得到的回復都是:只需審核身份證即可。據悉,該平臺上的注冊工人數量龐大,有訂單出現基本“秒光”。雖然是省了不少工人找活兒干的精力,也有相關意外傷害險來保障工人的權益,但對于雇主而言,實在是讓人有些不踏實。
像我們這般渾水摸魚的都能輕松成為一名小工,也不知會有多少不專業、不靠譜兒,甚至是不法分子,混進水工、電工、瓦工、油工的群體里。而他們一旦進入消費者的家中,后果更是不堪設想。
監管不嚴,平臺服務協議滿眼都是“坑”
雖說不是所有的門檻都向上文所說的那般低,但作為一個集結了成百上千工人的平臺,其所面臨的風險、所需要承擔的責任,也遠比我們想象中的多。那些嘴上說著要服務上門的貼心平臺,到底怎么應對?很多消費者都會遇到的推卸責任,是否真實存在?《廣廈時代》仔細研讀了某平臺的《服務協議》,發現了其中的“小心思”。
“本平臺不對平臺服務所涉及的技術及信息的有效性、準確性、正確性、可靠性、穩定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做出任何承諾和保證?!薄坝捎谄脚_信息為用戶自行發布,本平臺無法杜絕可能存在的風險和瑕疵。”這也就意味著,在搭建一個渠道后,其中用工信息是否可靠、工人身份是否真實,平臺概不負責。
不僅如此,對于“通過本平臺服務購買或獲取任何商品、樣品、數據、信息等行為或替代行為產生的費用及損失;任何非因本平臺的原因引起的、與本平臺服務有關的其他損失”,平臺不承擔任何責任。也就是說,通過平臺購買的零部件如果出現問題,即便是上門維修的師傅賣給你的,也跟平臺無關。
在很多平臺上,《廣廈時代》都看到了類似的說法。但作為普通消費者,可能大都沒有時間仔細閱讀,或是不會在意條款上究竟寫了些什么。當你把無限的信任給予互聯網服務平臺和工人的時候,收獲的也許真的并不是與之相等的回報。
【現實】“互聯網思維,搞的就是消費者”
說這句話的,是家裝行業一資深從業者。他說,正規出租車每個月光是“份兒錢”就交上幾千,而滴滴注冊的順風車、快車司機呢?平臺收取的傭金不僅遠遠低于出租車,時不常的獎勵、補貼雖說力度不大,但積少成多也十分可觀。關鍵是,一紙駕照只能證明你會開車,并不能為人品作擔保。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裝行業資深從業者告訴《廣廈時代》,互聯網的存在,首先為公司節省了大筆傳統的員工開支,但成本嫁接到互聯網的營銷上,對于消費者而言,并沒有太多實質的優惠可言。也就是說,那些報價低于其他沒有推廣成本的公司,又在營銷上不斷砸錢的品牌,幾乎都是低價切入,不可能沒有增項。
而談到市面上一些新興的互聯網家裝公司,該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公司接單,再賣給裝修公司,然后再賣給工長,折騰來折騰去,倒霉的還是消費者。這也是為什么出現后續問題消費者投訴無門的原因了。
至于“滴滴式”的搶單上門服務,消費者更應該警惕,核實平臺及工人資質必不可少。不到萬不得已,還是請專業對口的產品品牌來處理問題,哪怕多花點兒錢呢。網購衣服會有做工不好的,網購水果沒準兒還能遇到爛果子,這些差強人意都能退換貨,而一旦把不專業的裝修請回家,可能就修復無望了。